上机器人就是智能制造? 企业自有一本明白账

发布时间:2015-07-09      新闻来源:中国电子报

   

        当前,中国不少地区提出“机器换人”战略,以应对劳工短缺问题。加上机器人是先进制造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大成者,如果工厂里装配大量机器人,似乎就成为了智慧工厂的名片。一时间,中国机器人市场火热。

  那么,中国制造企业是否买账?实际上,不同企业心里都有不同的账本。

  上机器人生产线各有利弊

  机器人生产线是制造行业转型的方向之一,这点毋庸置疑。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而言,是否上机器人?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诠释。

   机器人工厂并非智能制造标志

  企业改造旧生产线,上机器人,是企业自动化、智能化提升的一个表现,那么,机器人生产线是否就是企业或工厂实现智能制造的标志?并不尽然。

    机器人应用分具体情况

  一条机器人生产线的造价有些高达上亿元,这对于中国的制造工厂是笔不小的费用,尤其是近年来制造业出口受阻、利润率仍在下降的环境下,拿大笔钱出来投资生产线的改造,困难挺大。

    北京自动化研究所首席专家蒋明炜告诉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,首先要使用机器人的地方是那些劳动强度大、生产环境差、生产安全问题突出、生产效率低的工种,例如铆焊、铸锻、炸药生产、危险品生产、频繁的重物搬运、批量装配等工种需要优先使用机器人。用或不用机器人,一定要进行投资效益分析。

  蒋明炜就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,20多年前一个863/CIMS示范企业盲目追求制造自动化,向银行贷款大笔资金,背上沉重的负债,企业从此一蹶不振,这是一个沉重痛的教训。

  而且现在的机器人,也并不等于具有人工智能。蒋明炜还指出,一般的工业机器人只能死板地按照人给它规定的程序工作,不管外界条件有何变化,自己都不能对程序也就是对所做的工作做相应的调整。如果要改变机器人所做的工作,还必须由人对程序作相应的改变。而能编程、能操作工业机器人的高级技术工人并不多,企业上了机器人,还得培养这种类型的工人,无疑又是另一项支出。

  企业若想提升智能制造水平,蒋明炜给出的建议是,按照“总体规划,分步实施,重点突破,效益为先”的原则进行长远规划,抓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这条主线,也需要进行投资效益分析。
 


 

打印】    【关闭
分享到: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
技术电话:0755-86153989  销售电话:0516-83057729 客服信箱:epjob88@epjob88.com